查看原文
其他

面对孩子的梦想和自己的期待不符,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什么?

棉花lu 棉花心语lu
2024-08-29

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



随着日益长大、逐渐成人,孩子对于未来和人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,希望自由地去实现梦想、追寻天命,就像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中的少年圣地亚哥那样。可是,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和人生却往往有着自己的考虑和期待。那么,当孩子的梦想与自己的期待不符时,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什么?


我想,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父母深思的问题。因为,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,轻则导致亲子关系产生隔阂甚至破裂,重则出现孩子不惜放弃生命反抗父母的极端后果。



最近重读了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,书中讲述了少年圣地亚哥一路追寻和实现天命的奇幻历程。而圣地亚哥天命的达成,除了他自己的强烈意愿、不懈坚持和努力追寻外,还得益于许许多多的人的帮助和成全。其中,最让我感到触动和敬佩的,是圣地亚哥的父亲。

(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看看,当圣地亚哥的梦想和父亲的期待不一致时,父亲的做法是什么?



牧羊少年父亲做法的启示


从孩提时代起,圣地亚哥就梦想了解世界。而父亲则希望他成为一名神甫,成为家中的骄傲。在神学院待到十六岁时,圣地亚哥终于鼓起勇气告诉父亲,他不想当神甫,想去云游四方。一开始,父亲试图说服少年安心留在家园。可是,对于父亲的劝说,少年丝毫不为所动。当听到父亲说只有牧羊人才会四处游走时,他立刻回答道:“那我就去当牧羊人。”


此时,如果你是少年的父亲,你会怎么做?是痛斥少年辜负了自己的期待,责骂他不切实际?还是支持他做一个牧羊人去云游四方?



少年的父亲选择了后者。


父亲当时没有再说什么,但第二天递给少年一个装着三枚金币的钱袋。这是父亲在地里发现并因为少年进修道院而打算献给教会的钱。现在,父亲让少年拿这笔钱去买群羊云游四方。然后,父亲祝福了少年。


圣地亚哥的父亲是一名“一生都只为吃喝忙碌”的普通农民,甚至从未走出过自己的村庄。和几乎所有的父母一样,他对圣地亚哥未来的人生也寄予了希望和期待。当圣地亚哥不愿按照父亲的期待生活,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,父亲没有强迫他听从自己的想法,而是给予了少年经济、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多重支持,成为少年追梦路上的支持者和祝福者。

(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
看到圣地亚哥父亲的做法,我不由心生感慨。即便现在,又有多少父母能够放下自己对于子女的期待,愿意放手,支持和祝福孩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呢?甚至还有一些父母,在孩子的梦想和自己的期待不符时,逼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。


印度电影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中,“三傻”之一的法罕从小梦想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,却迫于父亲的压力进入工程学校就读。大学期间,法罕每天惦记着摄影,却不得不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工业设计课程,成绩倒数不说,内心也极度痛苦。毕业前夕,法罕最终选择了放弃面试机会,去成为一名动物摄影师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也并不罕见。


毫无疑问,父母都是爱孩子的。或许,我们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像圣地亚哥的父亲那样,面对孩子的梦想,能够放下自己的期待、掌控和担忧,全然地相信孩子、支持孩子和祝福孩子,做孩子逐梦路上最大的那个支持者和祝福者。



父母做到放手的三个秘诀


那么,当孩子的梦想和父母的期待不符时,身为父母的我们,如何才能像圣地亚哥的父亲那样,愿意放手,能够放下自己的期待和掌控,成为孩子追梦路上最大的支持者和祝福者呢?


01

把孩子“当作人”来对待


这是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中哲人的一句话。他说,把孩子“既不当作成人来对待也不当作孩子来对待,而是‘当作人’来对待。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一个人来真诚相对。”


也就是说,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,是和自己一样平等、值得尊重和真诚对待的一个人。


在童书妈妈三川玲和心理咨询师李松蔚一次关于“打破亲子沟通难题”的直播中,李老师分享的一个咨询片段让我感触颇深。李老师说在他所做的家庭咨询中,刚开始他会分别询问爸爸妈妈以及孩子希望如何称呼他们。当问到孩子时,妈妈经常会插嘴说你叫他/她某某即可。每当这种时候,李松蔚老师就会看着孩子说:妈妈建议我叫你某某,你喜欢吗?你愿意我怎么称呼你?


听到这里时,我瞬间被打动了,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。我想,李松蔚老师就是在把面前的孩子当成一个人来认真对待的。



10年前刚开始个人成长时,如何看待父母和孩子的关系,曾是我一直苦苦思索和不断探寻答案的问题之一。记得在一个亲子沟通讲座上,老师朗读了纪伯伦的诗歌《论孩子》。当时,每句诗都像锤子一样重重敲打在我的心上,我泪流满面。后来,我又反复读过很多遍这首诗,直到现在每一次读都还会流泪。这首诗让我真正意识到:孩子是一个独立于我并超越于我的完整个体,我能给予孩子的,唯有爱和尊重。



02

舍得让孩子受苦


有些时候,父母之所以无法放手,是因为不舍得让孩子受苦。


父母们常常感到困惑:假如按照父母的意见和设定好的规划生活,孩子的人生显然可以走得更稳当、更安全、更顺畅,怎么可以让孩子为了所谓的梦想去踩那些不必要的坑、走那些本可以绕开的弯路呢?这不是让孩子自讨苦吃吗?



可是,别忘了,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”为了追寻梦想,即便真的走过一些弯路,吃了一些苦头,但是经由这些经历所获得的成长,必定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。


有时,不舍得让孩子吃苦,部分原因来自父母内心的恐惧。出于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未知的担忧,父母们不愿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去追寻梦想、实现天命。此时,对于父母来说,最明智的做法是去认识和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,而不是设法阻挠孩子逐梦的脚步。


03

把自己“当成一个人”看待


一定要记得,父母,只是我们一生中无数身份和角色中的一个而已。除了为人父母外,更重要的一点,我们是一个“人”。我们不仅要把孩子“当作人”来对待,也要把自己“当成一个人”而不只是一个身份或角色看待。


当把自己“当成一个人”看待时,我们才懂得,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任务是活出自己、成为真正的自己,就和每一个想要活出自己的孩子一样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,作为父母,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做孩子追梦路上的支持者和祝福者,协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

唯有如此,父母才能避免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,期待孩子为我们圆梦,弥补我们人生的缺憾。



愿我们每位父母都能像牧羊少年的父亲那样,成为孩子追梦路上最大的支持者和祝福者;也愿我们都能活成一束光,照亮自己的生命,也引领孩子走向属于他的未来。





棉花,温暖亲和的赋能型成长教练、家庭心理顾问

个人微信号:coachcotton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“豪气赞赏一元钱”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棉花心语lu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